大学

《大学》原属《礼记》中的一篇,在唐宋时期开始受到重视。唐代韩愈、李翱最早推崇《大学》。宋代程颐和朱熹等学者认为,《大学》是孔子及其门徒留下来的遗书,是儒学的入门读物。程颢、程颐把《大学》从《礼记》中抽出来单独成篇,认为应将它和《中庸》及《论语》、《孟子》并重。朱熹对《大学》推崇有加,将其列为“四书”......
  • 课时数: 20
  • 更新至: 20
  • 价格: ¥99.00
  • 简介
  • 教师介绍
  • 课程章节
  • 相关教材

课程介绍

《大学》原属《礼记》中的一篇,在唐宋时期开始受到重视。唐代韩愈、李翱最早推崇《大学》。宋代程颐和朱熹等学者认为,《大学》是孔子及其门徒留下来的遗书,是儒学的入门读物。程颢、程颐把《大学》从《礼记》中抽出来单独成篇,认为应将它和《中庸》及《论语》、《孟子》并重。朱熹对《大学》推崇有加,将其列为“四书”之首,并在二程的基础上,重新编排《大学》章次,补“格物致知”一章。

朱熹将《大学》分为“经”一章、“传”十章。在朱熹看来,《大学》首章为经”,是孔子之意,为曾子所记录;《大学》中的“传”,是曾子对“经”的理解和阐述,由曾子的学生记录。“经”为全书的总纲,“传”则分述总纲所举之三纲领、八条目。在“经”的一章中,开篇就提出了大学之道的三纲领是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接着又从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个方面阐述了实现“三纲领”的途径,即“八条目”。八条目中“修身”是根本,前四项是为修身打基础,后三项是修身的伸展。也就是说,对内修己,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皆是明明德之事;对外治人,齐家、治国、平天下都是新民之事。“传”十章,则对“经”提出的“三纲领”与“八条目”做了详细解释。

《大学》作为中国最重要的经典著作之一,虽然篇幅很短,却蕴涵着丰富的智慧和深邃的哲理。它以精辟的语言和成熟的思维,提出了儒家教育的宗旨、任务和途径,建构了一个完整而精辟的修己治人、内圣外王之道。

《大学》的版本主要有两个体系:一是按原有次序排列的古本,即《礼记》中的《大学》原文;一是经朱熹编排整理,划分为经、传的《大学章句》本。后者流传最广,影响最大。本书在朱熹《大学章句》基础上,依次设置二十课,每课加有标题,略作注译解读,并附有典故,以便于学者理解领会。


教师

  • 国学文化艺术中心

    中国国学文化艺术中心(以下简称国学中心)自2006年起,先后承担“十一五”教育部规划课题《教育信息资源有效应用对策研究》、“十二五”中国教育学会规划课题《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教育》、“十二五”教育部规划课题《传统文化与中小学生人格培养研究》、国家文化战略重点课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构建研究》等传统文化教育课题研究工作,并且于2014年成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重点课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研究》总课题组唯一教材研发基地,协助课题组开展多学段专业教材研发和出版工作。

    目前,国学中心已研发出版以及即将出版的标准化教材约700余册,涵盖从学前教育到海外汉文化教育等各个阶段,近200位各领域专家学者参与编著、审校。其中包括:与语文出版社合作的《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全国幼儿园实验教材》,与人民教育出版社合作的《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全国中小学实验教材》,与国家开放大学出版社合作的《高等教育传统文化教材》,与国家行政学院专家联合研发的《国家行政干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训教材》,与中宣部理论局专家合作的《全国党政干部传统文化学习丛书》,与时代华文书局合作的《全国中小学传统文化教育教师教学指导手册》;此外,在国家传统文化教育专项课题组的领导下,国学中心为全国各省分别编著了《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省级中小学实验教材》,填补了各省传统文化教育教学资源的空白,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普及做出了巨大贡献。

    课题研究的核心任务是落实“弘扬优秀民族文化,打造国家文化软实力”的中央精神,着力解决学前教育、基础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社区教育等阶段,以及海外汉文化传播等方面的传统文化教育理论、课程构建、教学资源建设等根本问题。其研究目标为“中小学有课程,大学有专业,成人培训有内容,社区教育有模式,海外传播有基地。”

    进入“十三五”阶段,中心将以海外业务为主要工作,重点开展海外华人子女《维新小学国文》教程全球推广、外籍汉语教师高级汉文化培训、海外多语种地区版汉语教材研发,以及汉文化国际产业链建设和资产管理工作,配合国家“一带一路”政策,践行国家“文化走出去”战略,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广泛国际传播!



相关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