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综合实践课程设计·首孝悌

中华文明有五千年的发展历史,并具备独立的哲学思想和价值观体系,其中对于国家的“大一统”思想、对于民族的忠贞态度、对于处事的道法自然和中庸之术、对于家庭的孝悌观念,都是中华民族自我精神核心和思想源泉。

“孝悌”观念是进入社会和家庭的最普遍的行为准则,也是社会维护其稳定最牢固的基石。即“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

父母生、养我们,我们要感恩她们、孝敬她们,这就是“孝”。兄弟姐妹同根同源要团结友爱,这就是“悌”。这两点组成了中国传统道德中最基本的一条,那就是孝悌。

在民间,人们很重视孝悌。俗语说:“百善孝为先。”孝敬父母、友爱兄弟的人会受到人们广泛的认可,人们会乐于与他交往、合作。而一个对父母兄弟都不好的人则会受到人们的唾弃。

在哲学思想上,孝也受到高度重视。儒家更是把孝悌视为修身的起点,认为“孝悌为仁之本”。由此推己及人、由内而外地形成了从个人的孝悌修养一直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体系。

甚至在国家政治上,享国四百余年的汉朝都将“以孝治国”作为自己的国策;在人才的选拔中将“孝”作为重要的考核标准。

在文学作品上,不仅产生了“孝感动天”“孔融让梨”、“鹿乳奉亲”“拾葚异器”等广为流传的孝悌故事,还产生了《游子吟》《木兰辞》等饱含孝悌思想的诗词,甚至《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等文学作品中也都融入了孝悌的思想。

总之,孝悌的思想在历史发展中渗透到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形成了独具中国特色的“孝文化”。而到了现代,“孝文化”在传统的基础上,必然又会增添新内容、产生新的发展。而我们每一位小朋友都将成为“孝文化”的接班人,去将它发扬光大!你准备好了吗?

课程任务

以“孝悌”为大主题,搜集资料,展开研究,分6个小主题,《弟子规》中的孝悌观、《礼记》中的孝道、《孔子论孝》《百家论孝》《孝的故事》《关于孝的诗词》,以不同形式展示中华文化核心——孝悌思想的研究成果。     

课程目标

1.了解传统“孝悌”文化,提供学生文化素养。

2.通过对“孝悌”的研究性学习,去理解传统文化中蕴含的道德观和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契合。

3.通过研究性学习的过程提高资料搜集、整理、分析的能力。

4.在分工协作的研究过程中提高沟通、表达能力。

5.在研究性学习的结果呈现中,提高学生的创造力、自信力。


课程主题

  • 综合实践课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