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综合实践课程设计·讲仁爱

讲仁爱


我们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爱的人,比如,爱妈妈、爱爸爸、爱老师、爱小伙伴们等。这些“爱”都可以包含在一种更大的爱里面,那就是“仁爱”。

“仁爱”,是传统文化中儒家思想的一个核心观点。仁爱以“仁”为根本,以“爱”为核心。

对个人而言,仁爱是我们与人交往、处理人际关系的一个基本原则。

对社会和国家而言,仁政便是仁爱的最佳体现。传统仁政要为政以德、以民为本,主张“有恒产者有恒心”,让人们有自己的工作、有稳定的收入、有安定幸福的生活。

那我们要怎样才能做到仁爱呢?古代的先哲已经为我们提供了方法。

首先,我们要做好自己。孔子说:“为仁由己。”老子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在践行仁爱思想的过程中最大的敌人就是我们个人的私欲。当一个人的私欲蒙蔽了他的道德时,便会犯下种种错误。只有心怀仁爱、洁身自好、战胜自己的私欲才能正在做到“仁爱”。

然后,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孔子说:“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就是说从我们自己身边的小事做起,推己及人就可以渐渐地做到仁爱了。比如: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我们想要取得更好的成绩,是不是可以帮助同学一起学习、一起进步呢?又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们不想被人取笑,是不是也不要去取笑别人呢?就像在生活中,人们常说的“将心比心”“设身处地”“换位思考”“凡事多为别人想一想”等,这些也都是仁爱思想的体现呢!

我们生活中有许多事情,哪种事情最关键呢?

孔子认为:孝悌为仁之本。日常生活中的孝悌是“仁爱”的基础和起点。我们要从爱自己的亲人,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姐妹,尊重师长做起;然后,推而广之,“泛爱众”去爱别人、爱众人;最后达到普遍的爱、全人类的爱,甚至对自然万物的爱。

孝悌就像仁爱的种子,当一个人在心里种下这颗种子,让它生根发芽。等到他将他对父母的孝、对兄弟的悌推广到对人民、对社会、对国家、对整个大自然时,这颗孝悌的“种子”也就成长为“仁爱”的大树了。


【研究性课程设计】:

一、课程任务

“讲仁爱”为大主题,搜集资料,分仁者爱人,爱人者人恒爱之;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诗歌作品中的仁爱思想;“仁爱”的故事等6个小主题,展开研究,并以不同形式展示研究成果。

二、课程目标

1、了解传统“仁爱”文化,提高学生文化素养,提升学生的民族认同感。

2、通过对“仁爱”的研究性学习,去理解传统文化中蕴含的道德观和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契合、提高学生道德修养。

3、通过研究性学习的过程提高资料搜集、整理、分析的能力。

4、在分工协作的研究过程中提高沟通、表达能力。

5、在研究性学习的结果呈现中,提高学生的创造力、自信力。

6、通过研究性学习,树立学生“讲仁爱”的意识和信念,并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践行。

课程主题

  • 综合实践课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