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综合实践课程设计·道中庸

人们常说“中庸之道”,你知道什么是中庸吗?

《中庸》是儒家四书之一,是极为重要的一部经典。关于中庸,人们有“极高明而道中庸”“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等很多说法、很多解释。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中庸是君子所奉行的准则。孔子说;“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君子有君子行为的准则,不会作违反原则的事,而小人为了自己的利益可以肆无忌惮、为所欲为。

中庸是理论上最高的道德。孔子说:“中庸其至矣乎!民鲜能久矣。”做一件好事,对每个人来说都不算难,而坚持一生做好事、不做坏事却很难。中庸就是要长久的处于中道之上,时刻不离,时时以最高的标准要求自己,这是多么崇高的道德啊!

中庸是道德修养上坚韧不拔的操守。真正的中庸不会因环境、境域而改变。开心的时候我们爱护公物,烦恼生气的时候也不会去破坏公物来“撒气”。而那些修养更高的人,甚至不会因为自己的富贵还是贫穷而改变自己的操守。就如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就如孟子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就如范仲淹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中庸是为人处世上隐恶扬善、执两用中的态度。世人有善有恶,即便同一个人也有他善和不善的地方,我们不能用某种单一的、极端的方式来对待他们。中庸就要求我们隐恶扬善,执两用中,让善良的人更乐于为善、让不善的人知错能改;也让人们都能发挥自己善的一面同时改正自己不善的一面。

中庸是行为上恰到好处、适可而止的原则。做事时,聪明有才干的往往会做过头,一般人又往往做不到。中庸就是要求我们能够做得恰到好处、适可而止。就如同朱熹所说的“不偏不倚,无过不及。”

中庸是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道不远人,中庸从不远离人们的生活。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友爱同学、认真作功课、爱护环境不乱丢垃圾等等,只要我们所做所为和乎道义,那我们就是“中庸”的践行者,从小做起坚持不懈,终将成就中庸的伟大。

中庸也是治国之道。为政在人,取人以身,修身以道,修道在仁。在传统文化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都以修身为本。所以,仁爱之心,中庸之道,不仅是为人处世的道德修养,也是为政治国的重要道路。对内仁民爱物、对外协和万邦都离不开“中庸之道”。

极高明而道中庸。中庸之道是传统文化在国计民生上最真切的体现。它是那么的简易,每个人都能做到;它又是那么的可贵,许多人能作一件好事,却不能坚持做一生的好人。小朋友,你能坚持做到吗?


【研究性课程设计】:

一、课程任务

以“道中庸”为大主题,分中庸之道、天人合一、五达道、三达德、治国九经、 中庸的原则 6个小主题,搜集资料,展开研究,以不同形式展示研究成果。


二、课程目标

1、了解传统“中庸”思想,提高学生文化素养。

2、通过对“道中庸”思想的研究性学习,去理解传统文化中蕴含的道德观和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契合、提高学生道德修养。

3、通过研究性学习的过程提高资料搜集、整理、分析的能力。

4、在分工协作的研究过程中提高沟通、表达能力。

5、在研究性学习的结果呈现中,提高学生的创造力、自信力。

6、通过研究性学习,树立学生“道中庸”的意识和信念,并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践行。


课程主题

  • 综合实践课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