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总书记曾经指出:“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中华文明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地积极地吸纳、借鉴世界各国思想文化的优秀成分,跨越时空,超越国度,择善而从,兼收并蓄,从而形成了开放包容、恢弘大气、富有永恒魅力的独特价值体系。
中华全国总工会办公厅保障部处长、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委员俞阳先生发言
2017年6月24日,首届汉学国际研究与产业化论坛在京举行。中华全国总工会办公厅保障部处长、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委员俞阳;英国著名学者、中国工合国际委员会主席柯马凯;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员、“十三五”阶段“一带一路”汉学国际传播专项研究总课题组主持人曾传辉;西班牙 La Formiga协会创建人、副会长夏航;墨西哥文化学者、中国国际图书顾问委员会委员Monica Ching;香港城市大学中文及历史学系导师钱华;中国现代语文研究会吟诵分会副会长、中国古代文献研究会理事张本义;德国著名汉学家、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大卫·巴托识;圣彼得堡国立经济大学中国及亚太国家科教研究中心主任、俄中经济类大学协会秘书处处长吴丹娜;中国红色保健研究院院长闫民川;埃塞俄比亚通信与信息技术部部长办公室主任刘邦;葡萄牙卢济亚达大学国际关系教授马努埃尔·洛佩斯;德国海德堡大学音乐学系博士研究生彭蓓等十几位中外知名学者、专家,在本届论坛上发表了精彩的演讲。
论坛由中国留学人才发展基金会汉学研究院院长、“十三五”阶段“一带一路”汉学国际传播专项研究总课题组执行主任张健荣誉主持。
优秀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不仅是中国自身发展之所需,也是世界人民之所需,更是时代变革之所需。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加强中华文化海外传播,对推动世界文明的发展和进步都具有重要的作用。本届论坛作为“十三五”阶段《“一带一路”汉学国际传播专项研究》课题启动仪式的一部分,围绕海外华人子女传统文化教育、外籍汉语教师中华传统文化研修、国际汉学产业模型研究等课题研究方向进行理论探讨,为促进国际汉学研究与传播的繁荣提供了有益探索。这是我国第一次提出第一次提出汉学传播理论和产业化实践概念,相信这是中华文化大范围走向世界的一个重大信息和创新举措!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员、“十三五”阶段“一带一路”汉学国际传播专项研究总课题组主持人曾传辉先生发言
英国著名学者、中国工合国际委员会主席柯马凯先生发言
西班牙 La Formiga协会创建人、副会长夏航女士发言
墨西哥文化学者、中国国际图书顾问委员会委员Monica Ching
香港城市大学中文及历史学系导师钱华女士发言
中国现代语文研究会吟诵分会副会长、中国古代文献研究会理事张本义先生发言
德国著名汉学家、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大卫·巴托识先生发言
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经济大学中国及亚太国家科教研究中心主任、俄中经济类大学协会秘书处处长吴丹娜女士在论坛现场
中国红色保健研究院院长闫民川先生发言
埃塞俄比亚通信与信息技术部部长办公室主任刘邦先生在论坛现场
葡萄牙卢济亚达大学国际关系教授马努埃尔·洛佩斯先生发言
英国学者柯马凯先生担任翻译
德国海德堡大学音乐学系博士研究生彭蓓女士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