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为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由中共中央宣传部长期从事宣传工作和理论研究专家共同编写的一套高水准、重实践的《党政干部传统文化学习丛书》,由人民出版社公开出版,为喜迎党的十九大召开献上一份厚礼。
该丛书由六册图书组成,由中共中央宣传部原副秘书长李长喜担任主编,邀请六位专家权威学习解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着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力量。
每册图书选取中华传统文献著作中关于仁爱、民本、诚信、正义、和合、大同等方面的经典名句,既有对古典文化的研究和解读,又结合现实问题进行阐述和分析,努力寻求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历史和现实的交汇。
“党政干部传统文化学习丛书”编委会合影
《重 民 本》
作 者:刘汉俊
中共中央宣传部宣传舆情研究中心主任
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所所长,《党建》杂志社社长
民本思想在中华文化史上源远流长,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在几千年的中国政治思想传统中,民本是其中最耀眼的思想明珠,蕴含着丰富的优秀传统文化资源。西汉贾谊在《新书·大政上》提出:“闻之于政也,民无不为本也。”民本观念是中国古代倡导的根本从政价值理念。价值观是思想的灵魂,民本观念是中国廉政思想的基石。本书从浩如烟海的中国古代优秀典籍中,选取了有关“重民本”的经典名句,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解释,并联系当下,使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求 大 同》
作 者:邵文辉
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副局长
“大同”不仅是一种社会政治理想,更是一种和而不同、协和万邦的价值信念。在社会层面,我们要尊重彼此的不同和差异,在国际上,各个民族和各个国家之间对彼此文明和政治制度互相尊敬和理解,秉持平等相待的国际关系。大同是中华民族共同的社会政治与道德理想。在制度方面,是“天下为公”,在民风或社会风气方面,讲信修睦、人际关系和谐融洽、诚信友善、互敬互爱、爱人如己,各尽其力并自觉履行自己的使命,敬职敬责而不自私自利。《求大同》一书选取了历代典籍中的经典语录,并予以现代的阐释,以期给当今的我们以借鉴和指导。
《讲 仁 爱》
作 者:张 磊
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原副局长
经济日报社副总编辑
仁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所谓“仁者爱人”,就是以“仁”为根本,以“爱人”为核心。中国古代执政也是重仁爱,在理政过程中,如何以仁爱之心行仁政,一直是历代官员的终身课题。本书从浩如烟海的中国古代优秀典籍中,选取了有关“仁爱”的经典名句,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解释,并联系当下,对于学习理解和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有助益。
《崇 正 义》
作 者:程少华
中共中央宣传部全国宣传干部学院科研处处长
四川省泸州市纳溪区委常委、副区长
崇正义是中华传统价值观的一个重要内涵。大力弘扬崇正义的中华传统价值观,对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积极意义。我国传统正义观强调人文关怀,人本主义色彩浓厚。特别是其中的“义利之辨”,孟子曰: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在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如何结合时代特征和需要树立正义精神,正确处理义与利的关系,《崇正义》一书选取了古代贤者的经典语录,并予以现代的阐释,以期给当今的我们以借鉴和指导。
《守 诚 信》
作 者:尚 伟
军事科学院军队政治工作研究中心思想政治理论研究室副主任、研究员,
博士研究生导师
诚信是为人之本、立国之本。孔子有言:“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与人交往,要“言而有信”,“守之以信,守之以礼”。作为个人的道德修养,要“身致其诚信”,“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为政者,要懂得“民无信不立”,“信,国之本也”的道理。本书从浩如烟海的中国古代优秀典籍中,选取了有关“讲诚信”的经典名句,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解释,并联系当下,深入阐发了诚信既是治国为政之本,也是进德修业之根。
《尚 和 合》
作 者:欧阳晓东
中共长沙市委宣传部研究员
中共长沙市委宣传部原副部长兼社会科学联合会党组书记
尚和合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内涵。“和”的本义是声音、音乐的和谐,后来引申出和睦、和善、中和等意思;“合”的本义是上下唇合拢,后来引申出汇合、结合、联合、融合、合作等意思。从总体上说,中华传统文化重和不重争、重合不重分,认为和合是事物发展的重要动力。和合思想为保证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生生不息、繁荣昌盛作出了重要贡献。尚和合,就是在正视事物之间差异和矛盾的基础上,尊重差异、协调矛盾。当前,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合理借鉴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和合思想,也为我们今天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提供了重要启示。
“要通过研读优秀传统文化书籍,吸取前人在修身处事、治国理政方面的智慧和经验,养浩然正气,塑高尚人格,不断提高人文素养和精神境界。”
——习近平
新闻背景资料:
“十二五”传统文化课题研究成果令人瞩目
“十二五”教育部规划课题《传统文化与中小学生人格培养研究》和国家文化战略重点课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构建研究》两大课题,即将于本年底进行阶段性结题。两大课题在多个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研究并取得了不少令人瞩目的成果。
至今年10月末,在成人教育领域,课题组与国家行政学院十五位专家联合编著了国内第一套面向行政干部的《全国领导干部国学教育系列教材》,此套教材由国家行政学院原政治学教研部主任徐鸿武同志任总编。之后,课题组又与中共中央宣传部六位长期从事理论宣传思想工作和传统文化研究的专家,联合编著了重点面向党员干部的“全国党政干部传统文化学习丛书”,此套教材由中共中央宣传部原副秘书长李长喜任主编;两套教程共同构建了我国各级党政干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习的创新课程体系。《丛书》通俗易懂、具有很强的现实应用价值,填补了国家理论宣传领域对传统文化深层解读的知识体系之空白,也是目前国家层面高水准的党政干部传统文化研修读本,同时可以作为各级党政干部培训的参考教材。
在高等教育方面,除了与台湾多位专家联合出版国内第一套传统文化高等教育丛书,课题组正与国家开放大学合作,开展中小学传统文化骨干教师初级、中级、高级三级培训工作,同时,双方还在研讨开设“国学教育”本科专业;在基础教育方面,由中央教育科学研究院原副院长滕纯同志任总编,课题组于2012年与人民教育出版社合作出版了国内第一套中小学传统文化读本——《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全国中小学实验教材》;在学前教育方面,由著名文化学者普颖华先生任总编,课题组与语文出版社合作出版了《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全国幼儿园实验读本》。此外,海外华人子女《维新小学国文》和国内德育改革创新读本《维新小学思想与品德》也已完成编著,即将在年末出版。
至此,“十二五”阶段传统文化课题研究将正式结束,同时开启“十三五”阶段“汉文化国际传播”重大课题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