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今年北京中考传统文化试题,90%的内容都可以在这一套教材中找到



2018年,是北京“新中考”改革的第一年。


6月24日-26日,6.5万余名北京考生迎来了改革后的首次大考。


这次中考改革,增加了思想品德、历史、地理等新科目,同时,传统科目的题目数量和分值也有较大变化。


更为突出的是, 此次新中考展现出了浓浓“中国风”和地道“北京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不仅在语文、历史等科目中充分发挥主场优势,在数学、英语、生物、思想品德等试卷中,也实现客场逆转,以重点考查或题目素材等形式出现。


如果说前些年中、高考试题中只是出现不少传统文化元素, 那么此次北京“新中考”则可谓是 各科全面渗透,占据C位妥妥滴!


难怪使考生大呼“满眼都是传统文化”。






语文:“满眼都是传统文化”

数学:老北京城门坐标成素材

英语:京剧艺术入选作文题

生物:《黄帝内经》与青少年健康作息

物理:用物理知识分析二十四节气现象

历史:为北京城“中轴线”申遗提建议

地理:聚焦丝路文明,践行“一带一路”



在对今年中考各科全部试卷进行逐一分析之后,我们惊讶地发现,90%的传统文化考题,都可以在一套教材中找到相关论述。或用作直接命题,或作为题目素材和背景资料出现。


这套教材就是“十二五”教育部规划课题《传统文化与中小学生人格培养研究》总课题组研发的《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全国中小学实验教材》


此次中考传统文化试题相关内容,就出自于这套教材序列中的“北京版”、“通用版”和“初中简明教程及模拟试题”等部分。


下面我们就来逐一解析。





语    文



语文试卷第一部分“基础与运用”,以“学校在圆明园举行‘牢记历史,缅怀先烈’的主题活动”为主要脉络,贯穿第1—5题。


通过创设情境,在考查学生语文基础能力、传统文化内涵的基础上,增强考生的文化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激发少年人的爱国主义情怀。



真题再现


一、基础·运用(共13 分)

学校在圆明园举行“牢记历史,缅怀先烈”主题活动。请根据要求,完成1-5 题。


1.圆明园曾有著名的“四十景”,它们的命名多富有浓厚的传统文化意味。其中,“上下天光”一景的命名就出自北宋文学家__________的《岳阳楼记》。(1 分)

——选自2018北京中考语文卷




“圆明园”介绍,

选自“十二五”教育部传统文化课题组编著

《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全国中小学实验教材》“北京版”之《大学》



解   析


语文试卷第一部分“基础运用”,一共5道小题,全部是以圆明园为主题贯穿始终的。圆明园不仅是北京城的重要历史遗迹,更是国人之殇,是每个中国人都应该铭记的悲怆。


在《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全国中小学实验教材》(以下简称《实验教材》)之中,圆明园作为重要意象多次出现,比如上图边栏部分的《北京皇家园林与建筑》模块。


在这套教材里,每一册都由正文和边栏两部分组成,正文的课文主要是传统文化经典,如《论语》《孟子》等,而边栏则包含地方文化、民俗文化和传统艺术等内容。


此为课题组研发专家特别设计,相比正文的“有意识传授”,边栏内容的“无意识渗透”,更适合对中小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教育,让孩子们在不知不觉、日积月累中,掌握丰富的传统文化知识,学到做人做事的道理,树立爱国爱家乡的深厚情感。


文试卷第一部分“基础运用”,一共5道小题,全部是以圆明园为主题贯穿始终的。圆明园不仅是北

第5题以“人民英雄纪念碑(小全张)”为题,考查学生简单的书法常识,即楷书与行书的特点判别和对碑文内容的理解


——选自2018北京中考语文卷





传统书法欣赏,

选自“十二五”教育部传统文化课题组编著

《初中传统文化简明教程及模拟试题》


解   析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汉字是重要载体,书法应该是每个中国人一生的必修课。教育部高度重视书法教育,从2011年起颁布多项指导意见,明确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目标和要求。


在《实验教材》中,不仅在正文部分有专章论述中国传统书法,而且在多册边栏部分也有零散内容介绍著名书法作品和历代书法家。






今年中考,古诗文阅读第一次作为独立版块出现在语文试卷中。除了根据古诗上句补写下句这样的传统默写题型之外,还出现了比较新颖的形式。


比如在对《次北固山下》一诗的考查中,题目给出两幅图画,要求考生根据画面内容选出符合诗句描绘景象的一项。


第10题要求写出含有“江”字的两句诗,则是对学生在古诗词方面的阅读量和背诵量的考评。此外,这道题中还注明“每句诗中允许有一个不会写的字用拼音替代”,不少考生反映感到考试越来越人性化了。



真题再现


二、古诗文读(共18 分)

(一)默写。(共4 分)

6.万里赴戎机,__________ 。__________,寒光照铁衣。( 《木兰诗》)(2 分)


7.青树翠蔓,__________ ,__________ 。(柳宗元《小石潭记》)(2 分)


——选自2018北京中考语文卷


木兰辞

小石



《木兰辞》、《小石潭记》,选自“十二五”教育部传统文化课题组编著《维新小学国文》



解   析


北京“新中考”主要导向之一就是“ 注重考查从小学到初中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积累”,因此在中考试题中也涉及一些小学阶段的内容,比如汉字笔顺等。


古诗文默写部分的两篇诗文,其中《木兰诗》选自教材序列中的《维新小学国文》四年级上册;柳宗元的《小石潭记》,选自四年级下册。


《维新小学国文》原本是专为海外华人子女编写的语文教材,后来因其独特的编写角度和教育理念,而有望在国内小学首先试用。


这套教材按六年学制编写,全套12册。在教材内容上进行了学科整合,将语文、国学、历史、德育融为一体,淡化了单纯注重字、词、句的标准化教学方式,突出语文学习素养和文学艺术教学,并实现模块化教学,以创新视角解读语文教育。


课题组研发专家介绍说:“我们希望孩子在低年龄阶段,在最需要文学和文化知识的时候,给他最适合的东西,国学经典、高雅的文学作品都能涵养并引导孩子的精神境界。”





现代文阅读部分的三段材料,以大篇幅分别介绍了故宫博物院、中国国家博物馆和中国科学技术馆,在引导青少年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新科技方面所开创的教育新模式。


这与近年来基础教育阶段“让学生走进社会大课堂”的导向相符合,也体现了语文教学中“课内与课外相结合”、“书本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理念。



——选自2018北京中考语文卷



在作文部分,要求考生任选一处古迹或文物,将题目“___________,让我心生敬意”补充完整并写作。


题目导语这样说:“一位著名学者曾经说过这样的话:任何一个多少知道一点自已国家历史的人,都应该对本国过往的历史心怀敬意。历史不仅书写在浩瀚的史籍里,也沉淀在众多的历史古迹和历史文物中。”





文物古迹欣赏,

选自《初中传统文化简明教程及模拟试题》




解   析


可见,这道作文题所展现的训练导向也是非常明确的,鼓励孩子们走出课堂,在课外实践活动中了解我们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透过一处古迹、一件文物的前世今生,体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和审美情趣。

早在《实验教材》研发之初,课题组就提出了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三大重点内容,即“国学经典”、“民俗文化”和“传统艺术”,缺一不可。


要让中小学生在系统学习经典篇章的同时,也能够在博大精深的文化艺术中得到浸润和陶。


因此,在《实验教材》中,有关文物古迹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容比比皆是,单看“北京版”系列教材,就有“北京的胡同文化”、“北京的市井老行当”、“北京的名人故居”、“北京的皇家园林与建筑”、“北京的传统工艺美术”等模块。


如果考生平时认真阅读过教材中的这些内容,那么今年的中考作文写起来就可以运笔如飞、得心应手了。







历    史

历史试卷主要分为三大部分,分别是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和世界历史。命题思路灵活开放,贴近学生日常生活,充分体现了“立德树人”的教育精神,以及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极导向。


孔子的思想核心汉字的演变过程均出现在试题中,此外,还涉及到古代丝绸之路文明的话题,结合“十三五”阶段“一带一路”政策大背景,充分彰显了时代主题。


特别是今年为马克思诞辰200周年,也是《共产党宣言》发表170周年,这一历史背景也作为考察重点出现,要求考生论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华优秀文化的关系”



真题再现


2.它上承原始刻绘符号,后启青铜铭文,现代汉字由它演变而来。材料中的“它”是(  )

A甲骨文

B金文

C小篆

D隶书


——选自2018北京中考历史卷



汉字的演变历程,

选自《初中传统文化简明教程及模拟试题》




孔子的思想核心——仁,

选自《初中传统文化简明教程及模拟试题》





此外,今年的历史试卷中也流露出浓浓的“北京味儿”,首都文化特色十分鲜明。


比如通过燕国历史“……封周王室贵族于燕,燕都在今房山区琉璃河镇”等叙述,考查中国古代制度文明;通过“清朝修建永安寺(位于今北海公园白塔旁)”,考查古代中央政府与边疆的关系等等,选材贴近北京考生日常生活,同时又展示了北京悠久厚重的古都文化。


边栏内容:燕国历史变迁,

选自《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全国中小学实验教材》北京版之《三字经》


真题再现


【文献研究】

材料二明清北京城市布局集成了唐、宋、元都城的设计思想。宫殿、坛庙都分布在中轴线上或两侧(如右图),越接近中轴线着越尊贵,突出了宫城的雄伟气势和帝王的至尊。中轴线体现的中心、中正观念是中国古代最显著的文化特征,也是中华大一统思想和文化的基础与核心。


(2)依据材料二,说出明清北京城市布局的特点。


——选自2018北京中考历史卷




边栏内容:明代北京城布局介绍,

选自《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全国中小学实验教材》北京版之《三字经》



中国传统建筑欣赏,选自《初中传统文化简明教程及模拟试题》




真题再现



——选自2018北京中考历史卷


解   析


对老北京城“中轴线”的考查,不仅要求考生谈谈对明清时期北京城布局的特点,还以“中轴线申遗”为题,考查学生对老北京城市建筑特色及其文化内涵的了解,使少年学子增强热爱家乡文化、关注家乡发展、心怀家国天下的意识和责任感。


建筑是凝固的音乐,音乐是流动的建筑。在《实验教材》中,《中国传统建筑欣赏》也是重要的篇章之一,不仅在边栏中有多处分散介绍,还在《初中传统文化简明教程及模拟试题》中有大篇幅专门论述。


了解传统建筑的天人合一、和谐中庸等设计理念,就可以感知古人的审美理想,体悟到从建筑风格中透露出的中华民族的文化心理和民族个性。







崇文门

崇文门,又称“哈德门”, 内设有税关, 外地运往京城的各种粮酒、商品,进城都要先到崇文门上税。所以,崇文门又被称为“税门”。崇文门,“ 崇文德也”,表示“尊重文治,文教宜尊”。


西直门

旧时皇城用水多为玉泉山的泉水,每天天不亮,为皇宫运水的水车就从西直门进城,所以西直门又被称为“ 水门”。西直门的门洞内刻着一块汉白玉水纹石雕,因此老北京中流传着“西直水纹”一说。此外,西直门的城楼上还设置有“水眼”和“水窝”,战争中如遇敌人火攻,就可以向城门内灌水灭火。



宣武门

崇文


以上边栏内容:北京“老九门”介绍,

选自《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全国中小学实验教材》北京版之《三字经》


解   析


在《实验教材》“北京版”中,有《北京的历史风貌》模块,


对西直门、崇文门、东直门、阜成门、宣武门,朝阳门、安定门、德胜门、正阳门九座城门的历史变迁和文化内涵进行了分别介绍,并配以真实拍摄的老照片,


让孩子们通过对九座具有代表性的老城门的了解,进而感受悠久的皇城文化,触摸曾经的岁月,以史为鉴,指导未来。








思想品德


20年前,政治科目退出了北京中考,今年,它以《思想品德》为名,重新回归中考考场。


纵观全卷,可以说充分落实了2018北京中考思想品德《考试说明》中,“把“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作为核心要义,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题目当中”的指导思想。


通过“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等古诗名句,考查对友情的理解;


通过北京市初中开放性实践活动中,北京绢人、剪纸、鲁班锁等课程,考查学生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了解;


还有与语文考试相类似的“瞻仰人民英雄纪念碑”实践活动,结合今年新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突出了“感悟民族精神,捍卫英烈荣光”的主题思想。


边栏内容:北京绢人介绍

选自“十二五”教育部传统文化课题组编著

《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全国中小学实验教材》北京版之《论语》下册





英    语

国粹“京剧”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传统戏曲宝库中的珍品。雅俗共赏、中正平和、含蓄典雅等传统中国文化精神,在京剧艺术的唱念做打和一招一式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


京剧不仅以北京为中心,在全国各地得到人们喜爱与传承,更是作为中外文化交流的使者,早在19世纪就走出国门,受到世界人民的赞誉。


众所周知的“世界戏剧三大表演体系”,除了前苏联的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德国的布莱希特体系,就是以梅兰芳为代表的京剧艺术体系了。


京剧介绍


京剧脸谱



京剧艺术及京剧脸谱介绍,



分别选自《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全国中小学实验教材》北京版之《论语》上册



《初中传统文化简明教程及模拟试题》




今年英语作文题目之一,就是以“京剧讲座”为题,要求考生写一封电子邮件。在完成书面表达文体要求的同时,培养学生自发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提升文化自信。


作文题目之二,着眼于“勤俭节约”这一中华传统美德,倡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



真题再现


题目二: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无论生活富足与否,我们都应该提倡节俭,拒绝浪费。


某英文网站在开展以“节约是美德”为主题的征文活动,假如你是李华,请用英语写一篇短文投稿.谈谈生活中你是怎么做的,以这样做的意义。

——选自2018北京中考英语卷


选自“十二五”教育部传统文化课题组编著

《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全国中小学实验教材》北京版之《大学》







数学、物理、生物



数学试卷在命题中注重与文化和社会相联系,体现育人导向功能,通过创设各种现实情境,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考查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比如被誉为”中国天眼“的世界上最大的单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入题,考查数学能力的同时,让学生了解我国科技发展的瞩目成就。


再如第8题,选取老北京城的城门布局为素材,在熟悉的生活场景中考查学生对数学知识坐标系定位的灵活应用。



真题再现




——选自2018北京中考数学卷





物理试卷第8题,选取立春、白露、大雪、冬至四个节气,考查学生运用物理知识分析生活现象的能力。


而司南、戥子、篆刻和编钟入题,则向学生展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伟大成就。


真题再现



——选自2018北京中考物理卷



二十四节气介绍,

选自“十二五”教育部传统文化课题组编著《初中传统文化简明教程及模拟试题》




生物试卷选取了中国古代医学典籍《黄帝内经》的叙述“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作为素材,倡导青少年从小培养健康养生意识,学会调节生物钟,顺应自然,运用生物学科知识,养成积极健康的生活习惯。


“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指出了人与天地自然的密切关系,季节气候与环境的变化都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所以人应契合自然的节律,调节阴阳平衡,促使身体健康无碍。


这一观点已成为著名的中医术语,更是对中国古代哲学中“天人相应”思想的形成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真题再现


——选自2018北京中考生物卷





地   理

此外,今年试卷特别注重结合时代背景和文化主题,引导学生从地理学科角度观照古今中外文化交流的璀璨成就。


比如以“多元合作谋共赢”为主题的第44题,选取2018年“汉语桥”中文比赛秘鲁赛区的赛事活动作为题目背景,考查相关地理基础知识;


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也入选第43题,积极践行“一带一路”倡议,聚焦辉煌灿烂的丝路文明。



——选自2018北京中考地理卷


在综合题部分,以“北京的历史发展”为核心,题目给出一副从金代至今北京城区图,考查学生对首都历史变化、城区变迁和发展的了解。其中,通过元朝迁都选址,引导学生从人口问题角度分析其对社会和环境发展的影响。



边栏内容:元大都介绍,

选自《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全国中小学实验教材》北京版之《三字经》


北京的主要河流也成为考查要点,世界上里程最长、工程最大的古代运河“京杭大运河”、北京市重要水源之一的“潮白河”、积淀了厚重历史底蕴的古老河流“永定河”等,勾勒出北京城悠久深厚而又鲜活生动的流域文化图景。


边栏内容:隋朝京杭大运河

选自《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全国中小学实验教材》北京版之《三字经》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