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学院打出文化重拳,小学国学课本进入国际大课堂

2012年度全球孔子学院年会,国家汉办主任许琳女士为首套面向海外孔子学院的“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系列教程”主持了首发式。该教程的成功研发,标志着中国将系统地向世界输出传统哲学思想和道德价值观等主流思想,预示着我国汉文化国际传播能力和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整体提高,同时也展示出我国高度的民族文化自觉与自信。


国务院参事、国家汉办主任、孔子学院总部总干事许琳女士致辞


海外汉语教学的三个层次

孔子学院作为传播中华文化的世界平台、文化走出去的重要途径,从2004年在韩国首尔开办第一家至今,已在世界105个国家和地区开设了350多所学院和500多个课堂,还有76个国家的400多个机构正在等待着建立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孔子学院海外汉语教学应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听、说、读、写等语言能力和简单交际能力的培养;第二个层次是对中国社会风俗习惯和中国人生活方式的了解;第三个层次则是中国传统文化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和普及。

孔子学院建立之初,除了日常的汉语教学之外,还开设了书法、中医、太极、茶艺、京剧等传统民俗艺术课程,这样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虽然能够以新鲜浓郁的中国特色来吸引外国人,并以此来扩大感召力和影响力,却无法全面系统地将中华文化真正的核心价值传递出去。孔子学院肩负着海外传播中华文化的重任,如何系统地、完整地把具有普世价值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示在世界面前,如何把现有的汉语教学向文化传播升华转型,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重大事项已列入汉办的全盘考量之中。

此套教程的成功发行就是汉文化广泛国际传播的有益尝试和创新之举,使世界人民真正了解中国的文化内涵和行为准则,以达到对中华民族及其生活方式的较高程度的理解和认同。



万卷出版社社长李英健先生,韩国天才教育集团国外事业部部长宋镐旻先生、中国国学文化艺术中心秘书长张健先生,共同签署《中华传统文化视听读本》版权转让框架协议


从文化自觉走向文化自信

此套教程暂定名为《中华传统文化视听读本》,是以近日刚刚发行的人教版中小学“传统文化教育”课本为基础,在汉办相关领导的支持下,依托“十二五”规划课题《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教育》的科研成果,由孔子学院万卷国际汉语推广基地和中国国学文化艺术中心联合编著,其在内容上选取了《弟子规》《三字经》《声律启蒙》《论语》《孟子》《孙子兵法》《大学》《中庸》《道德经》等国学文化经典课程,同时系统地介绍了《中国传统历法与节日》《茶文化》《玉文化》《中国传统书法欣赏》《中国传统绘画欣赏》《中国传统音乐欣赏》《中国传统曲艺欣赏》等内容,形成完整的传统文化与艺术兼容并重的教学体系。它更加注重中华民族价值观念、精神追求、哲学思想和社会伦理道德的传播,不仅在编排上适合外国人学习,又较为全面和系统地反映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最具当代价值的文化内涵。按照课题组工作计划,2012年出版英文版教程,2013年出版法文和韩文版教程,以后以每年两个语种的速度完成系列产品的研发。

在短期内,国内人教版《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全国中小学实验教程》和孔子学院《中华传统文化视听读本》的集中发行,标志着我国民族文化已经走上了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之路。中国传统文化中“讲仁义、倡忠勇、敬孝悌、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合和、求大同”等思想,不仅已开始在国内文化沃土中复苏与萌发,更以骄傲的姿态、坚定的步伐走向了世界。文化因素是世界的流动因素,它构成的软实力难以阻挡,文化可以跨越国界传播成为国际社会的基本价值和主流文化。在全球一体化的二十一世纪,各国的竞争中心是经济实力的竞争,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竞争,但在其背后的竞争实质是各国文化的竞争,文化的竞争已经处于国力竞争的核心地位和最终目的。在西方的自由主义、人本中心主义和科学主义即将走到尽头之时,全世界有识之士都在专注于一个事实:中国文化如何影响世界,儒家文化怎样一步步成为人类文化的中心。

历史告诉我们,大国的崛起必须要靠文化的力量,中华民族的复兴必须从文化复兴开始,我国的文化复兴必根植于自己的民族文化而非西方文化。国内外两套传统文化教程的成功发行,吹响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号角,也昭示了中华民族勇于承担世界文明进步的历史责任之坚强决心!


国家汉办主任许琳,辽宁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张江,韩国驻华大使馆教育参赞权锡珉,中国国学文化艺术中心秘书长张健向全球孔子学院院长代表赠送《中华传统文化视听读本》


国际汉文化传播也存在着荆棘和困惑

笔者采访“十二五”阶段《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教育》课题组执行主任张健,谈到“十二五”阶段课题研究,在国内部分以“传统文化教育”师资培养和学科教育科研两个方向为主;在海外部分以“汉文化国际传播”有效应用和商业模式研究两个方向为主,既要找到外国人对于中国文化的真实需求,还要探求并创建传统文化海外产业化之路。目前有一个最大的困难制约着项目的实施:我们的民族文化自信强劲但自觉不足。在全世界都认同中国文化并且对其表示敬畏的今天,国人对传统文化却颇有微词,并且还未形成传统文化普及教育体系。

文化的输出是一个从“内生”到“外溢”的过程,很难想象在国人公德普遍缺失的时候,我们告诉外国人中国“以德服人”;在国人还以物质和金钱至上时,我们告诉外国人中国是“礼仪之邦”;在国人普遍缺乏诚信且社会遍布机巧之时,我们告诉外国中国“以诚相待”。例如当“小悦悦”事件在美国纽约时代广场大屏幕上不断播放之时,以及国人在外旅游时种种令人侧目之举已经成为中国标识之时,中国花了很大的精力和时间积累起来的国家形象尽数被毁。在国内传统文化教育还未普及并且未被普遍认同的情况下,我们更无法做到把自己都不相信和践行的传统文化强加给世界。“智慧的顶峰是道德,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在我们文化大踏步走出国门之时,如何重建中华民族文化之根,恢复国人文化记忆变得极其重要。中国曲艺家协会姜昆老师及多位专家在今年两会提案奋力疾呼:“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进中小学课堂”、“国家应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入国家实验课程”、“让中国的老师能在讲坛上系统地讲授民族文化”。

在新的时代,我们应该重新审视自己的文化,更明确地对中国文化表示出尊重和扬弃、坚守和创新,同时也要对外国文化表现出包容和借鉴。我们坚信,中华民族会对当今世界文明进步做出决定性的贡献,因为中国最大的贡献不是中国制造,而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化和哲学智慧。

查看更多